在海上漂了15天,今天返航。
出海前,曾制定了几个目标,想趁在海上的时间,做几件平日里没有时间、静不下心做的事。第一件事是整理照片。自去年6月份以来,在大街上扫街、为家人亲朋、参加摄影活动、外出采风等各种场合拍的照片已近万张,几乎将硬盘占满,必须去其糟粕、留其精华,才能腾出硬盘空间。俗话说,老婆是别人的好,照片是自己的好,呵呵。选删照片是一个痛苦的过程,有时候看看哪张都舍不得删,一张照片要反反复复比较半天。所以,这是件较繁琐的事,真要整理起来,最少要四五天时间。
另一个目标是看完高教练借给我的两本《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》。这两本书当初刚拿到手时,曾如饥似渴的看了一下午,后来就渐渐地看的少了,我给自己找的借口是没有时间。所以也想趁此时间把这两本书看完。第三个目标是写些文字,记录自己海上的生活和所见所感。再剩下的时间就是看些早就考到微机里但一直没时间看的电影。
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三件事,竟然没有一件是完成的。8个月的照片,我只整理了一个月的,还没有完全整理好。摄影教材前三天的早晨曾经看过些。但一本都没有看完,一直到现在。倒是写过几篇无病呻吟、我自己都说不清楚是什么类型的文字发在了这里,但这些,与自己当初的想法仍然相去甚远。完成的最好的就是看影片了,不但看完了《苹果》、《投名状》等数部电影,还看完了长达82集的《贞观长歌》,虽说自认为从中也悟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,但现在想来,这些所得,与看完摄影教材的所得还是差很多的。
所以,我想,这十五天,毕竟还是虚度了。又想,看书与看电视剧之间,我选择的是后者,但后者与前者的效果是差很多的。为什么我会选择后者呢?因为后者接受起来舒服,不用费力思考,不用动脑筋。
细想想,好像人面对的诱惑越少时,学习的欲望将越强烈,更能静下心来做些事。多年以前我曾有写日记的习惯,每晚不管到什么时候,必定要将一天所经历的事,大体的记录下来。那时,每天除了训练就是执勤,一天下来累的要命,很少有自己的时间。但哪怕是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,我也会将当天的日记写完。那个时候的自己,虽然思想还十分稚嫩,但却勤于思考,勤于动笔。记得有一年爷爷病重,我回家陪床,在爷爷的病床边,每天晚上我都会顶着炎热,写上数百字甚至几千字的日记。可是后来呢?后来我到了十分舒服的单位后,天天有时间,时时有时间,反而渐渐的什么也不写,什么也不想了,每天只想与电视、扑克、象棋为伍。那段时光的虚度,应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了吧。后来,曾想着,如果有台自己的电脑,我一定会天天写日记,写些自己早就想写,但一直觉得没有时间写的文字。可是,笔记本有了,我又沉溺于网络中不可自拔了。这又是我对自己惰性的一次妥协吧!
如果现在让我到一个没有电视,没有电脑,枯燥乏味的地方去,我会不会还像从前那样勤于动笔,勤于思考呢?这样的想法,是不是也是我对自己不思进取的惰性找的一个借口呢?
突然,想起美国西点军校的一句名言:“没有任何借口”。所以,我想,我也不必为我的行为再找什么借口了。想到与做到毕竟是不一样的,今后,我不能继续做一个思想上的巨人,行动上的矮子了。
评论